中国银河证券
龙华出品的都市爱情悬疑片《寻找消失的恋人》,把上围艺术村等地标建筑搬上大银幕。
文博会的聚光灯已落下,龙华区却在文化产业的赛道上按下“加速键”。以科技为笔,在千年文化长卷上勾勒数字丹青;以时尚为墨,为传统工艺注入现代韵律;以产业为纸,铺展面向未来的发展蓝图。龙华区精准锚定“文化+科技”新赛道,将文博会搭建的“世界舞台”转化为产业跃升的“跳板”,推动产业升级、企业成长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通过深挖龙华文化特色,打造兼具全球影响力与本土特色的文化品牌矩阵,培育区域文化新质生产力,以文化软实力化作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IP赋能与央地合作双轮驱动
当无人机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勾勒出“数字龙华”的光影图腾,当乐聚“夸父”机器人与游客挥手互动、启迪数科智能巡控“机器狗”穿梭展馆,已经落幕的第二十一届文博会成为龙华区展示“文化+科技”融合实践的最佳舞台。龙华区以“1+4+N”参展阵容交出亮眼答卷:主会场通过“数字科技链”与“时尚文化链”的深度融合,构建“业态展示-时尚体验-数字场景-文旅消费-特色文化”五大创新板块,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技术中焕发新生,4个分会场成交总金额达30.1亿元。
在技术应用端中国银河证券,正隆伟业携故宫博物院同款3D扫描仪亮相,小到文玩,大到飞机、火箭、建筑物都能扫描,只需2至3分钟,生成的数字模型就可用于各种深度开发。肝帝科技文化团队平均年龄不足25岁,就在影视行业成功“突围”,将在龙华孵化全国首部纯AI动画电影。云鲸视觉、云洲数字、灰鲨科技等龙华数字文化企业,也携电竞键盘和鼠标、AI智能录音工牌等最新科技成果登台秀技。一系列高精尖科技产品,为龙华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形成“技术创新—内容生产—场景应用”的完整链条。
国际顶级IP“哈利波特禁忌森林之旅”中国首站落地龙华,这场沉浸式夜游项目以魔法叙事重构文旅体验,成为优质IP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的标杆案例。与此同时,龙华区政府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依托其创演资源与行业整合能力,计划打造大湾区新文化地标,推动龙华剧目走向国际舞台。这种“IP引进+央地合作”的双轨模式,正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产业硬实力。
在消费场景构建上,“龙华之眼——文旅魔方”集成观澜古墟、卡鲁冰雪世界等场景,形成“吃住玩游娱购”一站式生态。
通过整合文化资源,龙华全域联动,激发消费活力。从文博会四个分会场可以窥见龙华打造独具特色的“消费场景”:观澜湖艺工场以“国潮艺术节”为核心,融合AI创客、非遗焕新,打造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盛宴;观澜红木集聚区通过红木论坛、非遗文化之旅,展现传统工艺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标杆力量;锦绣科学园聚焦微短剧与AI产业,以“5+赋能”活动推动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上围艺术村以“艺术+文旅”为主线,通过“上围院子”品牌发布、在地美食探秘,激活乡村文化新活力。
数据显示,2024年,龙华区全年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约1118亿元,同比增长9.52%;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266.65亿元,增速7.2%。作为大湾区“数字创意先锋”和“时尚产业高地”,龙华文化产业的超强吸引力和蓬勃发展力,正不断吸引游客和企业纷至沓来。
传统与新兴业态协同共进
“文化+科技”乘数效应持续释放
文博会结束之后,龙华区“文化+科技”的乘数效应持续释放。从80架无人机首秀破圈到屡创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龙华企业大漠大智控再次出圈,6月17日晚中国银河证券,在“魅力重庆”无人机灯光秀展演上,大漠大成功挑战“最多无人机组成的空中图案”,再次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
文博会之外,龙华区还有全域“可去”的打卡链。第三届观澜古墟文化主题活动5月30日启动,活动以“民俗新生”为核心,融合科技、创意与沉浸体验,为市民带来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盛宴,递上丰盛的端午“大餐”。30余场活动将在古墟轮番上演:市民可随麒麟舞巡游古巷,在民乐声中邂逅骑楼快闪;可体验英歌妆容、学习中华战舞,感受非遗魅力;还能携家人参与打卡,集章兑换小镇文创,让传统文化成为亲子对话的桥梁。
而“大秦帝国”华南地区首展、“敦煌:千色之域”全球首站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吸引各地观众纷至沓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新消费场景,已成文旅产业发展大势。数字科技与文化艺术的结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提供新的可能性。V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项目在文旅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文旅发展的新风口。
从产业生态看,龙华已形成传统与新兴业态协同共进的格局:观澜红木、大浪服装等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转型焕发活力,利亚德显示技术、大漠大智控无人机等科技企业屡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文化+科技”的标杆。三大产业平台——文博会、创意十二月、重大文创活动——则如三驾马车,为企业提供展示、交易与合作的全链条服务。
观澜版画、红木家具、永丰源瓷器、大浪服装作为龙华四大传统特色文化品牌备受瞩目,而萌想文化、德馨童娱等创新品牌,以Q萌历史喵、原创动画IP等文化新兴势力也强势“圈粉”,龙华正以“传统基底+时尚表达”实现文化破圈。
政策、空间与生态三维发力
以技术创新激活文化基因
近年来,龙华区秉持“数字龙华”的战略定位,着眼于“产业生态、政策扶持、重大项目”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推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数字文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成为驱动龙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风口”。
去年出台的《深圳市龙华区推动现代时尚文旅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在资金扶持方面精准发力,助力文旅企业行稳致远。2022年至2024年间,龙华区推出的各项数字文化产业政策共计资助151个项目,金额高达4330万元,为文化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产业空间集聚优势明显,龙华全区现有17个区级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其中国家级园区2个,凭借“强集聚力”的独特优势,吸引众多文化产业落地生根。龙华还推出面积约1.8万平方米的区属数字文化产业空间,引进育才教育书店、云鲸视觉等优质企业入驻,年营收贡献超10亿元,展现出强大的经济效益与产业集聚效应。
招商引资方面,龙华区不断拓展产业边界、丰富产业业态、提升产业层次,吸引水立方、微短剧基地总部、水上运动基地等优质项目落地,为文旅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与强劲动力。
龙华区数字文化内容创作生产去年取得突破进展。由龙华本土企业南派传奇影视有限公司出品的都市爱情悬疑片《寻找消失的恋人》,把龙华多个地标建筑如玛丝菲尔大厦、宝能科技园、上围艺术村等搬上大银幕;由龙华出品的全球首部藏羚羊纪录电影《极地追踪》在龙华首映,同步启动“电影伴随成长”公益项目,计划在龙华区虔贞学校、龙华区实验学校开展“优秀影片进校园”试点,为校园影视教育提供公益服务;深圳市魅力动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参与出品的国风动画电影《伞少女》于去年暑期档上映;深圳市德馨童娱科技有限公司以《变形联盟》《吼吼龙守卫队》获评2024第七届“玉猴奖”十大最具商业价值动漫IP、十佳新锐动漫IP。
此外,龙华区还授予辖区20个场所微短剧影视拍摄基地称号,为全区影视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当前,数字化正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引擎。数字技术深度嵌入文化生产、展示、传播、服务和消费的全过程,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创新可能。
通过政策扶持与载体集聚,龙华区传统、时尚以及“文化+科技”新兴业态齐头并进,核心产业与重点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特色产业生态逐渐丰富。未来,这座大湾区“数字创意先锋”城区将继续以技术创新激活文化基因,让世界看见深圳文化产业的“龙华力量”。
文:张小玲刘庚怀
制版:李斌王娟娟刘畅中国银河证券
亿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